今天是: |
|
“假如人生可以重来……”覃文宁低垂着头,泪眼婆娑,语声哽咽,一脸的懊恼与沮丧,但时光不会逆流,覃文宁再也回不到曾经的过往。
2019年8月26日,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财政所所长覃文宁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忘却初心信念摇
覃文宁曾经也是一名怀揣梦想,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在工作中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度过一段平淡充实的青葱岁月。2016年,覃文宁因工作出色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厚爱,被安排到苏圩镇财政所担任负责人,掌管着当地财政的支配大权。职位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覃文宁的心态也逐步发生了涟漪,覃文宁忘却了初心,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理想信念逐步偏离正常的轨道。是什么让覃文宁泯灭了良知,一步一步滑向犯罪的深渊呢?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对自己所作所为最为贴切,最能表达内心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当不珍惜正常拥有的一切,当贪念占领了自己的主导意识,当处罚来临时,悔不当初也许只是正常的心态,咎由自取才是自己应得的结果”。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的欲望吞噬了覃文宁作为多年共产党员的党性和良知,让他忘记初心,背离入党时的庄严誓词。
不知敬畏踩红线
贪念的萌发,让覃文宁利欲熏心、鬼迷心窍,对掌管的财政资金动起了歪念。怎么才能瞒天过海,康国家的慨,中饱私囊呢?
作为财务人员,覃文宁决定从自己管理职责上入手,在报账的发票上做文章。如果通过真实项目加大开支来钱太慢,满足不了自己的胃口。于是,覃文宁就想了一个主意,以垃圾清运费、垃圾池建设费等名目虚开发票入账的手段套取财政所资金。
为遮人耳目,相关项目申报和资金申领要有人配合才行,所谓“唱戏要唱全套”。覃文宁就找到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和工程老板等指定人员帮助,先将财政资金转到多名村民账户,再转给指定人员,最后以转账或提现方式返给覃文宁,由其管理和支配。其中小部分款项用于给单位员工发放过节费、补助款及财政所开支,大部分资金由覃文宁据为己有。
据调查,2016年至2019年,覃文宁在担任苏圩镇财政所所长期间,多次利用主管财政所资金的职务便利,通过江南区财政局工作人员宫某、苏圩财政所工作人员党某、工程老板潘某等人以虚开发票入账的手段套取苏圩镇财政所资金上百万元。
覃文宁身为党员干部,无视党纪国法,对权力缺乏敬畏,在诱惑面前没有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抱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扭曲心理,错误把手中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最终被贪欲所征服,成为江南区在党的十八大甚至十九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的反面典型。
心存侥幸铸大错
覃文宁具备较高的财会专业知识,他违反财经纪律,通过虚开发票予以平账方式套取资金贪污国家财产,虽然其自认为手段高明,可以瞒天过海,但开始作案时还是胆颤心惊、如履薄冰的。
“刚违法时,心理有一丝不劳而获的喜悦,但紧接着被更大的恐惧所笼罩,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违法行为没有被发现,覃文宁的胆子又壮了起来。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任何人做不到慎始,就很难做到慎终。覃文宁也不例外,尝到甜头的欲望如吸食罂粟上瘾般让他欲罢不能,接二连三,一次次将魔爪伸向财政资金,数额越来越大,越陷越深。
审查调查人员说“覃文宁刚接受组织谈话时,还心存侥幸心理。他驾车到办案机关后,为避免车上的违纪违法物品被办案人员查扣,他将车钥匙藏在附近的一个树洞中,企图逃避侦查”。但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办案人员顺藤摸瓜,以此为切入点,一步步查清了覃文宁的犯罪事实。
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这种自以为是、心存侥幸的心理,致使覃文宁一犯再犯,最终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交友不慎被围猎。
覃文宁掌握一定权力之后,身边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逐渐多了起来,他们与覃文宁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但却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工程建设老板蓝某某,为了在苏圩镇 “一事一议”项目中得到覃文宁的关照,没少在他身上打主意下功夫。
逢年过节,蓝某某就会以朋友的名义给覃文宁送上茶叶、酒等礼品。覃文宁在温水煮青蛙中渐渐卸下防备心理,认为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
等时机成熟后,蓝某某又加大“糖衣炮弹”的力度,给覃文宁多次送上现金共计20万元。覃文宁就这样在朋友的嘘寒问暖间,完全丧失了党员干部的鉴别力和敏感性,一头栽在这些“好朋友”一手炮制的陷阱里。
覃文宁在忏悔书中写道“每一次在描述自己的犯罪事实,都是在揭开自己的良知,也是刀刀在割自己的身心,身心疼痛、身心疲惫、身心憔悴,身心受虐,可这痛苦不是自己在选择的路上造成的吗?”
曲终人散,覃文宁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高墙之内,他将开启另外一种人生。
覃文宁一案,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南宁市江南区查处的第一起留置案件。江南区纪委监委将切实加大审查调查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的意志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推动城区反腐倡廉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